跳到主要內容

字級大小:

:::

2024-04-11 |

瀏覽人次圖示

41

【議題觀察】愛情,也需要練習:《八號探心所2.0》,用實境遊戲跟你一起探索親密議題

愛情,也需要練習:《八號探心所2.0》,用實境遊戲跟你一起探索親密議題
撰文/張愷欣(宜蘭分事務所 專員)|2023/10/24|勵馨觀點|轉載/獨立評論@天下


在大學,不論是選修課程、社團活動、還是社交生活,都會比高中階段自由、豐富得多,當然,親密關係也會呈現多種樣貌。當學生進入大學就讀後,人際關係開始拓展,交友、談戀愛的狀況都會與高中時期不同,許多人也會透過大學時期的親密關係,探索自己的「理想型」,同時學習如何與另一半相處、溝通,並從中成長。


勵馨基金會常有機會進入大學進行性別平等的宣導。透過服務,我們看見網路世代的大學生在經營親密關係時,也出現一些值得探究的新現象:關係變化迅速而激烈、親密關係暴力案例增加、以及過於依賴網路,因此較不善於現實生活的溝通與相處等等。而身處其中的他們,也常常感到困惑不已、甚至傷痕累累。



更快、更浪漫,卻也更容易消散的愛情

千禧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由於從小就浸泡在數位環境裡,被稱為「數位原住民」。他們長時間接觸網路影片、常藉由網路社群交朋友或談感情,更經歷了長時間的遠端教學,「網路」在年輕世代的生活中佔極大篇幅。但同時,年輕族群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頻率相對降低,使其在現實生活中,對於表達自我與當面溝通、協商較為生疏,也容易在需要真實相處的親密關係中受到挫折。


勵馨也在服務中發現,年輕朋友對於關係的理解與想像,多半是從小說、漫畫或偶像劇學習,但這些流行文化為了劇情鋪陳,常會過度強調浪漫元素、曖昧情愫或激烈的情感表達,或是呈現僵化的性別角色模板,對於戀愛關係中常見的摩擦、協商、自我省思等情況卻少有探討。年輕族群受到這類文化的長期薰陶,加上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動與開放風氣,無形中在面對親密關係時顯得浮躁、較易放棄。


此外,缺乏良性溝通也提高了親密關係暴力發生的可能。據衛福部統計,未滿30歲的親密關係暴力被害人逐年增加,2022年求助人數已從2018年的17%上升至20%。透過新聞或論壇討論,我們常會看見在年輕世代中,即使是外向、樂觀的人,也可能在感情中變了模樣,更有甚者,會成為親密關係暴力的受害者或加害人。


即使目前國高中課程已開始導入情感教育,大學也有許多情感課程或團體,但對年輕世代的協助仍相當有限。有感於此,勵馨整合多年校園宣導與陪伴服務的實務經驗和專業知能,推出專為年輕朋友設計的情境解謎遊戲《八號探心所》,並吸收團體體驗後的各種回饋,於第二年推出《八號探心所2.0》,透過模擬親密關係中可能遇到的多種情境,陪伴年輕朋友探索自身對情感的需求和期待,並學習如何與另一半溝通協調,共同打造適合彼此的親密關係。



透過寫實模擬情境探索親密關係多種樣貌、學習表達自我

《八號探心所2.0》以「親密關係民主化」為主軸,藉由實體牌卡搭配線上關卡操作,讓體驗者化作「探心員」,為情境中的五對親密伴侶指點迷津,也希望透過遊戲裡的設計對白,引發體驗者的共鳴,並思索自我需求和各種親密關係議題。


我們希望,透過《8號探心所2.0》的核心理念:尊重、平等、協商,向年輕族群傳達,親密關係中也是存在、也需要「民主」的:在情感交流上,雙方能「尊重」彼此的界線,在「平等」的位置互動,每個人能自在地表達對愛的需求,而當其中一方的期待出現落差時,運用「協商」方式,共同尋找調整的可能。


進行遊戲的同時,我們也會視時帶入其它的輔助概念或技巧,例如有次遊戲後的討論,我分享了暢銷書《愛之語》系列的作者蓋瑞.巧門博士(Dr. Gary Chapman)所提出的「愛之語」概念供學員思考。「愛之語」歸納了5種表達「愛」的方式:肯定的言語、服務的行動、真心的禮物、精心安排的時刻、身體的接觸。每個人都有偏好表達愛的方式。當兩人的期待不同,其中一方出現負面感受時,就容易衍生磨擦和衝突。有學員聽了《愛之語》的概念後,意識到自己傾向的表達方式可能和另一半不同,因此決定跟另一半討論、找到對方的「愛之語」,一起看見彼此的差異以及真正的需求。



《8號探心所2.0》的實地觀察與反思

1.女性學員較勇於對感情觀發言

雖然台灣過去的傳統社會是偏向父權文化,男性在感情中的主導權較高,但近年來性別平權意識抬頭、自由的普世價值,年輕女性也較積極表達自己在感情中的需求,並較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期待,面對愛情困境時,相較於男性成員,女性學員較多數會急著想解決問題。


2.遊戲中看見夥伴的難處,會慷慨分享經驗、彼此慰藉

曾有學員經過探討「愛之語」的關卡後,發現對白很貼近自己正面臨的困境,進而感到失落。此時其他學員都能溫柔地同理同學感受,慷慨給予安慰,也很坦率分享自己的經驗或是解決方法。透過小團體的交流,在自己關係中遭受困難或挫折的學員,能獲得理解和支持,也可以聽見其他學員的分享,意識到每個人在親密關係中都有不同的困境,自己並不孤單,甚至可以回過頭來給予回饋。


3.運用「我訊息」溝通 卻發現表達感受也需要「練習」

《8號探心所2.0》中有一個叫做「軒軒與凡凡」的關卡,情境設定某一方總是很主動安排關係中的所有細節,卻也期待對方更積極點,例如提供約會的建議、或是偶爾上演溫馨接送情,但對方卻常拒絕,不然就是姍姍來遲。

在這一關,學員須從「抱歉!我遲到了」開始回應,與另一位學員進行對話,有些對話會衍生出爭吵,脫口而出「你又來了!」「我不想跟你說了!」等較情緒性的話語,也有學員無奈表示:「不知道還能說什麼,只能用『喔』結尾。」同時,也很常在這一關看見,現今大學生因習慣透過網路訊息溝通,所以會傾向用打字的思維說話,溝通的句子較短,也較容易出現質問的口氣。

因此,勵馨引導學員練習運用「我訊息」來表達感受,「我訊息」是以自我視角出發,客觀直述出自己的所見事實、感覺、觀點、期待,並盡量避免用「你」為出發點,讓對方感到被質疑或指責,也讓接下來的溝通更平靜順暢。

不過,在「我訊息」的練習中,我們觀察到,多半學員使用「難過」、「生氣」這兩種詞彙來表達情緒,卻少見有其他對於自身感受的描述,甚至有許多學員會省略表達感覺的階段,直接陳述事實。因此我們也會鼓勵學員,平時可多關照並梳理自己的感受,並試著讓另一方知道。


4.面對衝突易放棄

在遊戲的模擬情境中,面臨對方的負面情緒、或是衝突的環節時,常見到學員不願多做協商,而是直接放棄這段關係。「反正我不會改,就這樣吧!」「那乾脆就不要再聯絡!」「不要再情勒我了!」「你這種爆炸性的發言,我承受不起,分一分比較快啦!」在衝突時刻,許多學員表示難以承接另一半的情緒,便採用類似這些未經修飾的說法。這時候我們也會提醒學員,衝動之下做的決定很可能會後悔,而情緒性的回覆也可能造成對方二次傷害,使得關係更難轉圜。

不過,也有學員分享,經由學習、反芻身邊人的對話,發展出自己的回應方式:「我不是不關心你,而是想讓你獨自冷靜一下。」「我沒有接送你,是因為擔心會帶給你壓力。」這位學員的回應相當冷靜,理性道出自己行為背後的思維,這是很適當運用「我訊息」做出的回應,坦率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可降低對方的猜忌,溝通也較能持續下去。


5.意識到「我訊息」非萬靈丹,可以合併其他溝通策略

透過《8號探心所2.0》,許多學員學到如何運用「我訊息」,認為是很新穎的溝通方式,也能為雙方的互動帶來良性的變化,而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是單方面壓抑、或是質疑指責對方,導致最後發生爭吵。

也有學員提到,雖然很肯定「我訊息」這個溝通策略,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雙方很可能都已經有情緒了,很難採取「我訊息」的回應。因此,我們也會引導學員了解,「我訊息」只是眾多溝通策略中的一種,根據不同的衝突情境,也需要搭配不一樣的策略,例如當自己或對方的情緒相當激動時,可以先拉開距離,等到較冷靜後再以「我訊息」展開溝通。



期望在虛擬體驗之後,現實生活的你更有方向

勵馨相信,情感教育應避免教條式的宣導,而是讓年輕族群感同身受;《8號探心所2.0》以貼近現實的虛擬情境,讓學員設身處地體驗、感受親密關係中的各種困擾,並從中習得「親密關係民主化」的基本觀念,以及溝通協商的技巧,期望年輕朋友體驗過《8號探心所2.0》之後,能以新的眼光反思親密關係的經營,觀照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與期待。未來在追求或經營親密關係時,能更自在、也更有方向。



撰文:張愷欣 專員/勵馨基金會 宜蘭分事務所
原文出處:愛情,也需要練習:《八號探心所2.0》,用實境遊戲跟你一起探索親密議題
封面圖片:攝影師 Harsch Shivam
回性別教育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