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字級大小:

:::

2020-12-11 |

瀏覽人次圖示

1342

【議題觀察】勵馨:小媽媽三大困境~經濟收入、養育孩子、求職

勵馨:小媽媽三大困境~經濟收入、養育孩子、求職
2020/09/28 陳品蓉主筆、蕭淳方整理

勵馨基金會(簡稱勵馨)自2000年展開青少女懷孕服務,不同於過去服務以未婚媽媽之家的嬰幼兒出養協助為主,20年來,勵馨以青少女為主體的個案工作出發,演進至今,已開始發展青少年父母的家庭工作。而在服務滿20周年之際,勵馨舉辦「蛻化而生-青少女懷孕方案廿周年研討會」,除了希望借鏡美國、香港等他國服務經驗,深化台灣青少女懷孕服務,並加強專業網絡人員交流,提升服務資源可近與友善性之外,也分享20 年來勵馨基金會青少女懷孕服務方案至今的轉變與洞察,邀與會者一起看見社政、衛政、及教育系統等網絡的合作與不足之處。

研討會由勵馨基金會「光腳的愛麗絲」劇團,演繹意外懷孕少女內心獨白的《今天是不是世界末日啊?》揭起序幕,展開一整天緊湊的議程。帶領大家一起跳脫現有的既定框架,來認識青少女懷孕、青少年父母族群的特質與勵馨的服務。


看見台灣經驗 借取他山之石

首先由勵馨台北分所主任王淑芬帶領大家從台灣青少女懷孕服務的起源、轉變到現況的分享,談到青少女懷孕可能並非僅是個人議題,更是社會結構性問題,從未成年少女生育率於六都(台北市僅有千分之一)和偏鄉(花蓮有千分之十一)的統計數據落差,可窺見其中的城鄉差距與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

接著,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資深輔導員高威頓,以青少年父母的日常對話情境,介紹了小爸媽雙方在對話中形成誤會、對立,甚至疏離彼此的狀況,而這些對話情境的誤會,也很可能發生在工作者與個案間,因此工作者要明確表達關懷個案,避免說教,提供青少女「充分知情」的選擇,讓她不僅做自主的決定,也能夠為自主的決定負責任,

最後,再由美國Generation Her (編註:服務青少女懷孕組織)和勵馨高雄分所,各自分享青少年父母同儕支持團體的經驗,讓我們看見青少年父母服務如何在不同社區中開展不同的樣貌,以及背後的雷同核心目標:提升個案的自信心、去除社會汙名化或標籤化。

綜合與談時,勵馨的「青少年父母支持團體服務」模式與成果,備受與談人林靜儀醫師肯定,尤其是小爸爸開始出現在支持團體中,林醫師也點出人工流產在台灣被不當報導與汙名化的現象,以及社會期待的「婚育不脫鉤」價值觀,導致約6成的非預期懷孕青少女會與年長許多歲的男方結婚,但這並不代表問題被解決,反而可能使問題轉移成親密關係中的長期權力不對等現象。因此,真正的問題並非未婚,而是「未成年」和「非預期的懷孕」,這其中更牽涉到兒少社會福利須受到基本保障,讓懷孕青少女得到應有的社會支持。


第一線服務看見問題 深入研究尋找新可能

下半場次則是從服務體系內的「青少女懷孕族群的福利資源使用情況」開始,本調查為檢視台灣既有的福利資源是否能夠有效回應年輕母親的生活需求為切入點,並暸解使用滿意度。

調查發現,她們對福利資源的認知較為薄弱,對自身權益的理解相對較低。另外,她們最大的困擾為經濟收入、其次是養育孩子、第三則是求職。她們有求職的動機,但礙於育兒責任及學歷低,可選擇的工作不多。我們需要積極提供年輕母親在就業、升學及托育方面的友善環境,針對青少年父母的需求提供足夠且穩定、彈性的資源與培力。

世新大學陳宜倩教授回應這份報告,期待台灣社會有機會重新解構對於線性人生的思考,像是一定要先完成學業,才能成家立業等等,台灣社會對於這樣的線性框架的執著恐怕是無法靠一線工作者來破除的,而相關社福資源也會變得難以挹注到懷孕青少女身上。


接續勵馨四個深耕青少女懷孕服務的地方分事務所,分別帶來了精彩的主題報告:

桃園分所從性別觀點探討青少年父母的生活圖像,透過深度訪談發現,「孩子的健康」直接影響了女性對自身母職肯定與否;男性伴侶父職的實踐內涵,與其是否生長於傳統父權思維下,有直接相關。

高雄分所探討其10多年來的服務演變,不論是中央或地方與民間團體,皆欲回應青少女懷孕個案的資源需求,但青少年父母的窘境卻仍然存在。在深探後發現,有形的物資容易取得,但無形的資源卻很困難,像是保姆資源、學校的友善接納、重要他人的支持等。要協助個案獲得這些無形的關鍵資源,必須破除對「符合社會期待」的迷思、破除以「愛」為名的歧視,例如:以為個案著想或擔心為名,勸個案離開校園;破除兒童大於母親的思維,又例如:以防範兒虐為主要工作目的,卻忽略青少女的主體性。

台中分所的報告則是秉持著四大服務信念:重建生活安全感、恢復自主性、建立支持系統、創造性別公義社會,回頭檢視了這樣的服務理念是否一致地實踐於個案的服務歷程中,並檢視方案效能,從中看到青少女的成長,以及機構未來需面對的調整與困難。

花蓮分所則壓軸分享花蓮的性教育現況,花蓮做為一個普遍被視為「問題嚴重」的偏鄉、被歸於社會福利的高度使用區,單看花蓮在各種相關統計數據的顯示中,貌似有嚴重的性別教育問題,報告人則認為,應從性別、階級、族群、城鄉差距等觀點重新考察,這些性別問題如何反應了花蓮在整個台灣中被邊緣化的政經位置。而今年花蓮勵馨也展開在地新方案「Aher 性/別教育體驗中心」,跳脫傳統「自我保護」的層次,期待藉此開創一種新的性教育方式之可能,成為全人教育。

齊力為每一種性別被友善對待

勵馨青少女懷孕服務20年來,已服務約2,500人,目前仍有超過450人正在持續服務中。我們期望,不同性別的人都能終生被善待:出生時,不因性別而被拋棄;求學時,不因性別特質而被霸凌;就業時,不因性別而被差別待遇;相愛時,不因衝突而遭受暴力對待;終老時,不因任何因素而貧窮。期盼不同性別同為夥伴,齊力終止性暴力,共創性別公義的社會,讓每一種性別都被友善對待!

(作者陳品蓉為勵馨基金會社工諮商部專員、蕭淳方為媒體組專員。本文同步刊載於勵馨官網」)



文章出處: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回最新消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