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字級大小:

:::

2019-11-25 |

瀏覽人次圖示

2108

【議題觀察】「未婚懷孕」不是問題重點,「非預期懷孕」才是

文章轉貼自林靜儀 醫師.立法委員臉書貼文

最近分別有幾場演講和授課,包括兒科急診醫學會的兒虐相關議題研討會,還有醫學院學生兒虐家暴的公共衛生政策課程。我開宗明義談的就是,「性別平等絕對可以減少兒虐的發生」。
當然即使所謂的「健全家庭」,依然無法確保沒有兒虐風險;但是我們也知道許多兒虐案件,發生在脆弱家庭、高風險家庭。

隨手google兒虐案件,許多是非常年輕的父母;不是年輕不能當父母,而是以台灣現在的教育狀況和社會文化,未成年而計劃生育的,佔所有未成年生育的比例有多少?有充份的心理、生理與經濟和社會支持預備之下的生育,都常常還是因為養育的辛苦而非常挫折, 非預期生育所面臨的壓力與能力的缺乏,當然更加有風險。
在青少女生育健康專業這個領域,通常「未婚懷孕」不是問題重點,「非預期懷孕」才是。也就是說,多數非常年輕的懷孕,多半來自於非預期的懷孕;而臨床上看到的非預期懷孕,除了因為性知識、避孕知識與避孕態度的不正確之外,也包括性別相處時的權力不對等,和傳統文化上期待年輕女性處於「什麼都不要知道」的「清純」態度。
性別刻板印象,與傳統上對於女性「一旦懷孕一定可以承擔母職」的錯誤假設,都是一步一步把年輕女性推向脆弱與不平等的兩性關係,之後承擔家暴相關風險的重要因素。而很多因為「非預期懷孕」而結婚生育的年輕男女,也常常面臨經濟壓力和缺乏養育支持;很難不成為家暴兒虐的高風險群。有些女孩子後來的同居人,也是兒虐施暴者,而這些女孩因為缺乏經濟能力、缺乏自我賦能,常常是無法保護孩子的那一個家屬。

許多學者的研究也顯示,家暴兒虐的施暴者,常常自己也曾是受虐受暴者。而我們從未有足夠的社會支持和心理輔導處遇,給予協助。

充分而完整的性教育,充分賦權的青少年青少女,有自信且清楚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身體的年輕男孩女孩,能夠為自己生涯規劃負責,才行有餘力去成為有耐心與能力的父母。我們這個社會如果對於性教育與性別平等的教育恐慌到連教科書教小朋友如何清潔包皮垢都被視為洪水猛獸,對於性與性別尊重完全無知的「清純」少男少女,未來會掉入無邊的深淵當中,更遑論友善對待兒童。
昨天也與王君薇理事長和王燦槐教授討論了非常多第一線的制度需求,我會盡我所能來關注推動。
回最新消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