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字級大小:

:::

2020-08-21 |

瀏覽人次圖示

1486

【衛教文章】「性」,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

【衛教文章】「性」,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

青春大哉問:
「雙方都滿17歲了,很想體驗一次性行為,彼此都沒有任何疾病,如果有戴套也算好日期,可以做嗎?」

過去,成年人面對青少年在性行為上的蠢蠢欲動時,所提出來的勸戒理由總不出下列幾個……

「你們未滿16歲啊,這樣可是犯法的!」

「小心懷孕啊,鬧出人命可不是好玩的!」

「不怕感染性病嗎?那邊會爛掉喔!」

但現在的青少年總能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於是國健署的「性福e學園」網站上就出現了上述這樣的提問。姑且不論提問的這位同學是如何確認雙方都沒有任何疾病的,但從提問中可以發現,小情侶雙方對性行為都感到好奇、躍躍欲試,但也都擔心會不小心懷孕或感染性病,所以他們很認真的做了功課(大約就是膜拜google大神吧!),然後決定選擇用戴保險套和算安全期這兩個辦法來降低風險,最後再來官方網站找個背書:「我們滿16歲了,也做了準備,不會懷孕也不會感染性病,這樣你們總沒有理由阻止我們了吧?!」。

看到這邊,若你是家中正有15、16歲青少年的家長,應該浮出了一個念頭:「我家孩子還這麼單純,不會做這些事情的!」,但另一方面又不禁擔心起萬一孩子真的禁不起「性」的誘惑,卻又無從開口問起孩子的「青春性事」,只好在內心盼望孩子能拿捏好分寸。

若你是青少年,或許你也困惑著到底該不該和你的情人發生性行為。有些朋友會告訴你,和對方有身體的接觸才能更進一步了解彼此,甚至義正詞嚴地告訴你,這才是真愛的表現;有些朋友又會建議你,性行為的發生最好情人之間做好溝通,免得到時發生性行為後,兩個人關係反而變了調,有些會有過度的佔有欲、有些則是性行為過後就分手,搞得自己無所適從。當你聽到越多的建議,你內心便越慌亂,不知道到底哪一個才是自己該做的選項。

性行為到底是什麼?

性行為當然不是只有性器官的接觸,除了繁衍下一代的功能之外,其實更深層的基礎是建立在情感、關係與歸屬感之上。因此,性行為本身對男女朋友間的愛情關係是一個很大的變數與挑戰,會改變的絕對不是只有身體而已。因為性行為是人與人之間最親密的接觸,會牽涉到雙方感情與承諾的變化,例如約會聊天、分享對方生活點滴的時間可能會減少,而想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對方的身體;雙方可能會擔心性行為的後果(如性病、懷孕、被雙方父母發現),這都可能變成小情侶彼此爭執、吵架的理由。原本戀愛就不是件小事,需要認識自己並學習表露自己,瞭解情人的行為模式並建立彼此間的溝通管道……,光是這些相處上的大小事就已經足夠你忙得暈頭轉向了,一旦發生性行為後,只會讓整個情況更加複雜,這也是大家都認為「發生性行為」應該要謹慎做決定的原因之一。

性行為價值觀的差異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也都有各自對於發生性行為的價值觀,即使是再怎麼相愛的情侶,也都可能對於發生性行為這件事有截然不同的想法。當雙方的想法一致時,可能只須處理前面所提及的問題─發生性關係後可能會有的互動變化,但若雙方持有不同意見,便有可能因此消磨了當初相愛的初衷,讓戀愛變得不那麼純粹了。青春年少的愛情常會因外在環境或個人成長而轉淡,但發生過性行為之後,雙方要分手會變得更為複雜與困難,所以在兩個人的感情成熟到價值觀和相處模式都比較穩定和契合之前,發生性行為可能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沒有效果百分之百的避孕或避病方法

大家應該具備一個常識,即沒有一種避孕或避病方法是百分之百有效的,像安全期就是不太可靠的避孕方法,尤其是月經周期不太固定的女生,是很難算出真正的安全期的;而保險套的確是簡便且效果好的方法,但記得從陰莖勃起開始就要全程正確使用,不然也可能會破功,而且保險套對於不同種類的性病,它的防護效果也不一樣。更不用提太早發生性行為的女生,她們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會跟著提高,所以別以為自己找到了天衣無縫的方法,其實風險依舊存在。

當然,不可否認確實還是有青少年甘願冒著上述生理、心理的可能風險,兩人決定生死與共、堅持發生性行為,但這麼做卻可能忽略了性行為有時也不是只有兩個人之間的事情。畢竟若真的因此懷孕了,後續兩人的學業、孩子的撫養、未來的生涯規劃等,這些又都是多年來老調重彈的課題了。

若你想要在這篇文章中,獲得一個「可以」或「不可以」的結論,或許要讓你失望了。因為「性行為」的珍貴之處就在於它是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認識、對於情人的信任、如何看待兩人關係的一個象徵,因此若你現在正在猶豫著要不要發生性行為,反倒建議你應該先一個人靜下來想一想,對於你自己的身體、你與對方的關係,你期盼未來是朝哪個方向發展的呢?當你能夠從自己出發,完整審慎思考之後,將更清楚自己對於性行為這件事的想法,也更能掌握自己對於發生性行為這件事的準備度是否足夠成熟!


撰稿:

郭芃彣(台北市民生國中教師)

馮嘉玉(新北市新莊國中教師)

審查:

卓家意(台北市濱江國民小學主任)

劉語婕(聖約翰科技大學諮商輔導組諮商心理師)

文章出處:性福e學園
回性別教育列表